发表时间: 2019-12-12 15:57:04
作者: 車周刊
浏览:
要说中国最火的车是谁,猜想大部分用户会投大众一票。但从实际数据看,让人不敢相信。近日,新浪微博旗下的微热点发布数据统计,自2019年1月1日-10月31日,在售3000多个车型中,在用户心目中地位崇高的大众非但没有排名第一,甚至前三名都没进去。
而哈弗H6以13.11的热度排在热门车型首位,更力压雅阁、卡罗拉、思域等世界级名车。哈弗H6自上市8年以来屡屡称雄SUV细分市场,累计销量即将突破300万辆,如今又登顶热度第一名,这才是货真价实的“国民神车”,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汽车领军者!
为什么哈弗H6能够这么火?为什么哈弗H6能够超越“两田”、大众?我们不妨从哈弗H6的“成长轨迹”看看,或许可以窥得一二。
2011年8月,哈弗H6正式诞生。此时的SUV市场,合资SUV占据了绝大比重,但普遍20万+的价格注定只是部分高收入群体的“菜”。而广大消费者,对于高品质、价格亲民的SUV却有着极大的渴望。
哈弗H6的横空出世,就促成了广大用户这一需求,让市场第一次拥有了一款价格亲民、品质过硬的自主SUV。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如吉利博越、荣威RX5,上市时间要比哈弗H6晚了4-5年,足以见哈弗的市场洞察力极强。
坐拥品质高、价格亲民的巨大优势,哈弗H6迅速崛起,曾创造月销量突破8万的傲人战绩,途观、CR-V都要敬畏三分。在2011年8月-2017年4月这不到6年的时间,哈弗H6创造了无数销量、荣誉神话,推动SUV在中国快速普及,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神车。
哈弗H6的成功,让不少车企看到了“甜头”,就比如上文提到的博越和RX5,以及长安CS75、传祺GS4等,都是在这段时间入市。而合资车企也感受到了哈弗H6的巨大压力,持续压低产品价格,市场竞争日渐激烈,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。
内外共同“围剿”,对哈弗而言同样有压力,但哈弗早已准备了应对策略。2017年4月,哈弗H6正式第一次换代,成为全新哈弗H6,由外及内全面革新,再度将对手远远抛在后面。
全新哈弗H6的革新,在动力总成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。其1.5GDIT发动机,搭载CVVL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,能够大幅提升动力,降低油耗,这也是自主品牌首次应用这项技术,打破了合资品牌的技术壁垒。其7DCT湿式双离合变速器,亦是自主品牌首款真正意义的量产双离合变速器,并荣获首届“世界十佳变速器”殊荣,能够和ZF 8AT、大众DSG棋逢对手。
在自主品牌汽车普遍动力总成方面是“短板”的大环境下,全新哈弗H6的卓越表现使它足以媲美合资SUV,这也是它领先于其他自主SUV的资本。
动力是哈弗H6的“金字招牌”,但绝不是全部。近一两年,汽车新四化成为汽车发展趋势,用户对于车载智能网联的需求日渐提高,全新哈弗H6再次先人一步。
今年9月成都车展,全新哈弗H6铂金版正式到来,搭载Hi-Life智能网联系统,将智慧出行重新定义。其全球首发的车载智能小程序新玩法,50余款小程序,囊括了小红书、e代驾等,赋予了新车更多可能,将竞品稳稳压制在身后。
综上不难发现,哈弗H6对于中国消费者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,它真正令SUV飞入寻常百姓家,引领了SUV风尚。上市8年斩获近300万销量,哈弗H6的丰功伟绩,也令它成为中国汽车的代名词,中国制造业的符号。即便是在中国市场耕耘30多年的大众,其产品途观、朗逸、帕萨特等,也都没有取得哈弗H6的高度,所以哈弗H6压制大众车型亦在情理之中,中国最火的SUV实至名归。
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与交流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【声明】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
11月28日-12月2日,孚能科技(赣州)股份有限公司受邀参加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——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。展会现场,孚能科技携全新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(Super Pouch Solution)、电摩产品系列、户外便携电源等产品亮相
11月27日,以“伙伴开放日 一起向美好”为主题的长安OpenDay在重庆举办,来自全国各地23名用户齐聚山城。此次开放日活动,长安汽车与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携手,以“故宫文物南迁”为历史文脉,在追寻时代印记的过程中感悟山城历史
近日,普利司通集团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庆祝了2023普利司通世界太阳能车挑战赛(BWSC)的成功举办与搭载ENLITEN®技术的轮胎在比赛中的首次亮相。搭载ENLITEN®技术的新款普利司通轮胎在赛场上表现出色,助力Innoptus太阳能车队和Sunswift车队分别夺得挑战者组和巡航组的冠军
11月17日晚,由汽车之家资讯中心主办的「第九届汽车设计私享沙龙&触摸未来空间」在广州“汽车之家空间站”圆满结束。来自近30家中外车企、高等美术学府和设计公司的近百位设计界高层云集,共同聚焦“新时代的第一需求”,探讨把脉未来汽车潮流。